康乾街道智慧治理畅通城市“微循环”
“来的时候就怕堵车,没想到隔了半年再来,路上车多了快一倍,却还是一路畅通,运气真好!”上午10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门口,带着女儿从金华赶来复诊的李先生松了一口气。
李先生的“好运气”,背后是康乾街道用数字治理编织的一张“智慧网”,在问题显现前便悄然化解了矛盾。今年,德清县以“三考一答”机制深耕县域治理变革已步入第二十年,康乾街道正以智慧化赋能社会治理,生动实践着“未诉先办”的新模式。
“去年儿保试运行后,我们第一时间就与院区保卫部对接,提前排摸了周边潜在的拥堵点?!痹诳登值老角╊记?,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郎一星用红笔重点圈出了云谷路与长虹街交叉口——这个原本不起眼的路口,如今已成为交通治理的“关键节点”。
长虹街贯穿街道中心,过去仅有东西向车流。但随着云谷路两侧的德清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与浙大儿保莫干山院区相继投入运营,该路口车流激增,从日均3000辆猛增至12000余辆,高峰时段常排起长龙。街道不等投诉上门,就启动了“数字慧眼”——天眼监控和路口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追踪车流来源、高峰时段和拥堵热点。
“数据一报警,我们就行动。”郎一星介绍,在平台主动感知风险后,街道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院方会商,精准决策:增设掉头路口分流北向车辆;部署可变车道系统,高峰时段自动调整车道方向。今年6月完成的改造效果立竿见影,高峰期通行效率显著提升30%。
“未诉先办”的智慧触角,也早已延伸至更细微的民生角落。
暑期伊始,街道城发办便联合县交通局组织工程队,迁移了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东门的公交车站。这一决定,源于不久前警校共建工作站内收到的一条匿名讯息:“东门坐公交不便,从生活区出发得走20分钟。”街道未等诉求发酵,即分析校园人流数据,主动对接公交公司,在生活区附近增设了站点。同时,为促进校地融合,一条新修的小路连通了校区与莫干山研究院,师生做实验“抬脚就到”,省去了绕行之苦。研究生小林对此赞不绝口:“每天省下近半小时的通勤时间,精力更充沛,搞研究都更有干劲了?!?/font>
漫步康乾街道,车流如织却秩序井然,智慧路网成为了数字治理的生动注脚。二十载耕耘,社会治理正实现从“事后响应”向“事前防控”的智慧蝶变。当智能化手段延伸至城市感知的“神经末梢”,治理便能预见需求,让幸福与便捷先行一步抵达。
↘专家点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结兵:
康乾街道“未诉先办”实践标志着社会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的范式跃迁。其核心价值在于以“三考一答”机制为牵引,通过“数字慧眼”等智慧化手段赋能精准感知,结合跨部门协同的常态化机制,构建“感知-预警-干预”的社会治理闭环,实现风险早识别、资源精配置。案例通过交通改造与公交站点迁移,将治理重心从“解决显性矛盾”转向“预判隐性需求”,在民生痛点未发时主动化解,有效破解了城市“微循环”梗阻,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